服务热线:

18621539770

MEMS制程中的洁净度如何控制

栏目:MEMS工艺分析

什么是洁净室?

洁净室是一个受到高度控制的空间,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尘埃、微生物、化学气体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存在,是一个对冷热、噪声、照度、静电、微振都有相当要求的多功能的综合体,以确保MEMS器件的制造过程能够达到所需的洁净度标准。

洁净室的历史?

无尘室的概念最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Willis Whitfield在1950年代提出。然而,最早的无尘室实际应用是在1960年前夕,由于NASA(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)和航空航天工业对洁净环境的需求,特别是在航天器装配和测试过程中的需求。在半导体行业,贝尔实验室(Bell Labs)1960年左右将首个无尘室引入半导体制造过程中。他们为了降低芯片生产过程中的缺陷率,开始采用无尘室技术。后来,其他公司如IBM、英特尔(Intel)等也紧随其后,开始建立自己的无尘室生产线。

 

后来,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,对无尘室的需求不断增加。在这个阶段,许多半导体制造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大规模的无尘室生产线,以应对日益严格的洁净度要求。目前,无尘室的应用逐渐扩展到了其他高技术产业,包括医药、生物技术、医疗器械、光电子、食品加工等领域。

洁净室的标准?

洁净室(Clean Room):具体的功能是控制微粒污染。Fab厂往往按照ISO 14644-1的标准建立,具体分成一级、二级、三级到九级等,等级数越低,颗粒越少。

 


不同制程对应的洁净度要求?

MEMS厂中,不同工艺车间对应的洁净度等级通常根据ISO 14644标准进行分类和评估。

光刻车间: 光刻车间通常是MEMS制造中最关键的一个工艺步骤,因此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。一般来说,光刻车间的洁净度等级可能达到ISO 14644-1标准中的Class 3或更高级别。

沉积/刻蚀车间: 在沉积和蚀刻工艺中,洁净度要求相对较高,以确保沉积和蚀刻过程中不会引入外部杂质。这些车间通常符合ISO 14644-1标准中的Class 3Class 4(十级)级别。

清洗车间: 清洗车间用于清洗制造过程中的器件和基板,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化学物质。由于洁净度要求较高,以确保清洁过程不会引入新的污染,因此清洗车间通常符合ISO 14644-1标准中的Class 4(十级)Class 5(百级)

封装车间: 封装车间用于对MEMS器件进行封装,保护器件并提供外部连接。封装车间的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,因此可能符合ISO 14644-1标准中的Class 5(百级)Class 6(千级)

测试车间: 测试车间用于对封装后的MEMS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。由于测试过程不会直接影响器件的制造和封装,因此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,通常符合ISO 14644-1标准中的Class 6(千级)或更低级别。

 

洁净室如何实现?

6705f5893fdef.png

 

要实现不同程度的洁净,Fab通常需要制备复杂的系统,有点类似于目前家装中的新风系统,通过进气和排气中间加上过滤实现。通常,Fab中的气压要高于外界大气压,以免污染物自发流入污染。

6705f1f5def4a.png

 

 

洁净室一般需要大量的空调系统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(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 filter,HEPA)对空气进行过滤,并控制相应温湿度(洁净室温度为20~26℃,湿度小于70%。不同工艺车间的洁净度要求通过不同的系统来实现。对于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区域,通常采用ULPA(超低渗透率空气过滤器)系统,即采用水平或垂直单向层流以及控制人员数量,这种气流形式有助于保持空气中微粒的分布均匀,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微粒在空间中的扩散。通过控制气流的流向和速度,可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均匀的层流气流。对于其他车间要求,通常采用HEPA(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)来实现,即通过简单的乱流即可。

6705f264a415f.png

 

 

为了防止外界污染侵入对洁净室,需保证室内静压高于外界静压,压力差的维持应符合以下原则:(1)洁净室高于非洁净区域;(2)洁净度高的房间静压高于临近的洁净度低的房间;(3)相通的洁净室的门要开向洁净等级高的区域。

 

二、人员

 

固体颗粒:

来源:固体颗粒主要来自工作环境中的灰尘、纤维、金属颗粒等。

占比:在某些制造过程中,固体颗粒可能是最主要的污染物,占据相当大的比例。通常情况下,这可能占据总污染物的30%至70%。

液体颗粒:

来源:液体颗粒包括溶剂、油脂、水分等,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形式存在。

占比:液体颗粒的占比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情况,通常情况下,其占比可能在10%至30%之间。

气体污染物:

来源: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、气体反应产物等。

占比:在某些情况下,气体污染物可能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,其占比可能在10%至30%之间。

微生物污染:

 

来源:微生物污染可能来自人员、空气、水源等,特别是在医疗、制药等领域。

占比:在需要极高洁净度的场所,微生物污染可能成为主要关注点之一,其占比可能在5%至20%之间。

进入无尘室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清洁度,所以勤洗澡也是对无尘室工作人员的要求之一。本身患有严重皮肤病、有外伤的人员原则上是禁止进入无尘室的,因为掉落的皮屑很可能会造成器件污染。

 

粘尘垫处理有讲究——在进入更衣室更换防尘服前,工作人员必须走过粘尘垫,将鞋底的灰尘粘掉。而撕掉粘尘垫也是有讲究的:要先将粘尘垫四个角慢慢地与下面的垫子分离,然后向中间靠拢,将灰尘都包裹在里面,向内折叠薄膜,直到它小到可以丢弃为止。这样做才能尽可能保证附在粘尘垫上的灰尘不会扬起,确保达到除尘效果。

图片5.png

 

无尘服“全副武装”——要想做到“一尘不染”,工作人员还必须“全副武装”穿戴无尘服、面罩、鞋套等装备。其实,在制造芯片时,为防止衣物绒毛磨损芯片,英特尔从1973年起就要求研究员们统一服装。据悉,Intel实验室制造线的统一着装名为“兔子服(Bunny Suit)”,如今的样式已经很像是太空服,极具科幻感。90年代“兔子服”增加了更高级的面罩,还因在奔腾II MMX处理器广告中而被世人熟知。

图片6.png 

穿一次性鞋套

Ø指纹门禁

Ø一次更衣 脱外衣:挂在相应标识的衣架上

Ø二次更衣 戴一次性手套:超净服袖口套紧手套,手腕不外露

Ø 戴一次性口罩:口鼻完全遮住

Ø 戴一次性头套:头发不外露

Ø 穿超净服:先下后上,带上帽子,包覆袖口,裤管及头套

下摆,拉链拉至顶端,别好胸牌

Ø 穿超净鞋:拉链拉至顶端,粘好贴布

Ø风淋室